UX 2: Competitive Analysis & Persona

這篇是延續之前所寫的 UX Process & User Research 的文章,做完 User Research 之後所要做的步驟包含 Competitive Analysis, Affinity Map 和 Persona。

 

Competitive Analysis

為什麼要做競爭分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可以透過別人的產品從中找到靈感,另一個原因則是從其他人的東西內找到切入的機會點。這邊我整理了三種目前會用來做競爭分析的方法:

  • Plus/Data

是目前做競爭分析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一個 pro/con list 而已。我打個範例好了,下面是我隨便打的哦~

Airbnb
Positives: easy to use, lots of features including host networks
Negatives: hard to review map on mobile

 

  • Task Analysis

這邊包含的是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或是服務的整體流程,每一個步驟都要仔細地寫下來。我一樣打一個範例,以一個新用戶註冊 App 流程來看:

  1. User opens app from home screen
  2. App delivers login/ sign in
  3. Users selects sign up
  4. App delivers sign up screen
    • Users select sign in with Facebook, users enter Facebook password
    • Users select sign up with email, users enter email address
  5. Users create an user name (App checks if it is available) and password
  6. App prompts users to add an avatar
    • Users choose to use an avatar or
    • Users choose to use without an avatar
  7. App prompts user to “Find friends”

 

  • Feature Inventory

主要是一個比較表,用於比較競爭者所有的功能和服務,我用旅遊的作為範例,簡單打一下,通常會是一個很像盤點表的東西。

Feature Inventory chart

 

Affinity Mapping

在訪問完用戶後,我們也要來做訪問結果的整理和嘗試理出頭緒,這邊就用大家很常見的便利貼來做。

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流程,有三個步驟來做整理:

  1. 針對之前做的用戶研究,寫下對每個受訪者的觀察,一個受訪者用一種顏色便利貼
  2. 把這些便利貼貼在牆上,並把相同類別的便利貼放在一起做 grouping
  3. 把這些分類好的便利貼下個標籤(labeling)

 

在做這些分類的時候,看似簡單,但有時候卻要重複思考好幾次,像如果使用性別、年紀這種來做分類,其實沒什麼太多的意義和用途。

幾個需要注意的點:

  1. 用一個顏色的便利貼代表一個受訪者,如此便可以看到不同的人針對同個議題表達相同的看法
  2. 只用來記錄現象、行為,例如:受訪者的引言或是行為,這裏的便利貼很像是 raw data 的概念,而不是要你來針對這些行為翻譯或解讀
  3. 不要提出任何的 solution 和假設你覺得怎樣對用戶最好,分類的依據是訪談後的 trend,而非可能的產品解決方案

 

下面這邊是我之前做的 Affinity Mapping,因為我家沒有白板只好貼在地板上面 … 好克難,強烈建議要買個白板。

AffinityMap

 

Persona

一旦完成了Affinity mapping 之後就可以準備開始定義 Persona,Persona 是根據 受訪者/用戶 所創建的角色,這個角色代表了目標用戶群。Persona 的功用在於更好的了解目標、需求和設計的一些限制,也能夠跟公司和團隊更清楚的勾勒目標用戶輪廓。

使用者通常都知道他們不喜歡某樣東西,但不知道如何改善這些設計,舉例來說:“他們可能會說我希望我點兩下就可以下訂產品”。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怎樣的點兩下是他們所需要的點兩下。

一個好的Persona會包含下面的幾個敘述:

名字、照片、用戶訪問中時的引言(quote)、職業、年紀、需求、困擾點、行為、情境等。下面是我訪問完用戶簡單做的 Persona 範例,通常我都用 PPT 來整理起來。可以用 UI Faces 找到你想要用的臉 (如果你想要捐贈你的臉也可以去這個網站登錄 …)

Persona

 

在整理完 Persona 後,可以用幾個問題來釐清 Persona goals:

Persona 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Persona 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目前的解決辦法是?為什麼你的 Persona 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你的 Persona 在哪裡?何時會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 Persona 會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但 Persona 也有幾個缺點,當你的客戶非常的不理解使用者導向的概念時,使用 Persona 可能會更難以溝通、如果使用Persona 時,沒有輔以 user flow (之後會再寫)或是情節,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用處。

 

Persona 技巧

1. Prioritize
找出主要的 Persona,並辨認他們的問題和需求,因為你不可能幫 ”所有人“ 設計產品或解決辦法。

2. Validate
在創造 Persona 的過程是一系列驗證假設的過程, 在把 Persona 遞交給公司、客戶或團隊之前,務必要多確認幾次,不然可能會看起來很不切實際。想一想誰是真的需要什麼,一切都要以訪問的結果作為判斷基準。

3. Keep Persona Alive
做完訪談後,並不是就結束了,透過持續的和團隊討論 Persona 和改進產品設計流程是必要的,好的 UX 的基礎之一的原因是常常和內部團隊討論與溝通,要能夠和開發者溝通產品功能時,以:『我們的 Persona 需要要完成什麼樣的目的?』這樣的角度去切入,而不是這個軟體可以幹嘛幹嘛

4. Keep focused & Stay subjective
Persona 能夠幫助你不管在做任何東西時,都能以使用者導向的思維去思考,為什麼 Persona 需要這個產品,而不是這個軟體可以做A、B、C等功能,此外,也可以幫助你跟外部關係人溝通時保持客觀性。

_

以上只是簡單的介紹一下競品分析和 Persona 的概念,接下來的流程將是 define problem & feature prioritization。我把它留到下一篇在寫。有想要交流可以去我臉書 Ian Weng 來聊聊。

_

想知道更多,可以看下面的文章:

 

本文章已獲得作者 Ian Weng 授權,原文:UX 2: Competitive Analysis & Persona,出處: IANWENG9

本文章所屬設計大舌頭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煩請通知

訂閱設計大舌頭

隨時關注第一手 UX、UI、科技、設計新知

Facebook
LinkedIn
Telegram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