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e 預覽貼圖有點小?
不知道各位讀者在使用 Line 貼圖時,是否曾經覺得 Line 的 預覽貼圖 有點太小(以4寸螢幕的 iphone5 為例),有時傳出去後(變大一點)才發現貼圖所傳達的內容不是你所想表達的,但為時已晚,對方已讀… XD ,雖然沒什麼大礙,但總希望 Line 可以更好。
不知道各位讀者在使用 Line 貼圖時,是否曾經覺得 Line 的 預覽貼圖 有點太小(以4寸螢幕的 iphone5 為例),有時傳出去後(變大一點)才發現貼圖所傳達的內容不是你所想表達的,但為時已晚,對方已讀… XD ,雖然沒什麼大礙,但總希望 Line 可以更好。
信用卡支付也很成熟了,但在電商平台的支付流程設計上,還是有改上的地方。相信大家都有網購的經驗,確定訂單,填完地址,付款,等收貨。但在這些過程中,一直有個部分困惑著我,那就是 信用卡 付款的資料表單設計。整體看來似乎沒什麼問題(內心 OS:我用那麼久了,也很習慣了),但是你是否想過,如果 …,可能會更好!本篇就來探討如何讓信用卡的 UI 設計更好呢?
電視節目表 UI UX 怎麼設計?先來研究目前市面上的產品,我也整理出一些設計節目表的必要元素:分成三大區塊:早、中、晚。使用者可以快速篩選並 focus on his target area.
正在播放也是必須清楚標示出來。使用者可以快速知道正在播放的節目名,並以這個節目為分水嶺,已播 / 未播。當天 / 一週節目表的切換。快速切換可以提供使用者清楚明白節目一週的播放行程。
Facebook paper 已經 release 一陣子了,但是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去解釋 paper 真的很好用、很直覺,幾乎替代了原生 app 了。其實網路上大家對於 paper 的褒貶不一,見解都不一樣,但只有自己體驗過,才真正可以知道 paper 是否好用。
對我而言, Vimeo 影音平台 是我用來看一些國外動畫、廣告、概念宣傳的一個平台,影片的內容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之上。今天的重點主要在於 “同一頁面存在多部影片” 時, Vimeo 設計了細微的小巧思,增加了使用者在觀看影片時的體驗。
今天要介紹兩款 wireframe tools(POP 屬於 wireframe tool,而 flinto 屬於 prototype 工具),它們的功能都非常齊全、夠用,但使用的時間不太一樣。一款是台灣團隊研發的 POP — Prototyping on Paper,另一款則是 flinto。
這幾天 koding 很夯,因為一周要狂送 250TB ,所以筆者也就去註冊一下,就在 login 時,我注意到了登入欄的 placeholder 有著小小的用心,到底是什麼呢?先想想看,一般網頁使用 placeholder 時會遇到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