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UX 就在你身邊!生活中的使用者體驗

「天啊!這是什麼鬼東西,也太難用了吧!」

類似這樣的話,是否也常出現在你我身邊?你可曾想過,從一早起床,到回家洗洗睡,我們每天生活中所接觸的各種物品,是不是也曾經因為使用上的不順利,而影響心情呢?明明是相同作用的物品,有的讓人倍感貼心,有的卻讓人萬般灰心。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眉眉角角,都與 UX 息息相關,如果設計師能多點同理心,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著想,相信就能減少不愉快的發生,甚至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呢!

以下筆者藉由分享自已週末一天的日常生活,帶你一起發現生活中的 使用者體驗:

pixnet-UX-UX-in-Life-02

圖片出處:傳統時鐘 vs iPhone 就寢時間

8:00 AM

早晨的床邊,傳來和聲悅耳的輕音樂,緩緩睜開雙眼,陽光灑落窗前,聆聽樹上鳥兒高歌,準備用愉悅心情迎接嶄新的一天;還是,「鈴鈴~鈴鈴~鈴鈴~」耳邊震耳欲聾的鬧鈴聲,刺眼的陽光,還有吵死人不償命的麻雀,讓人一早就開始感覺到不耐煩 …

沒錯,一個最簡單的鬧鈴聲,決定了你一天的心情!傳統鬧鈴,訴求的是要在一大早就吵醒你,但是好的鬧鈴設計,例如 iPhone iOS 10 「就寢時間」功能,透過由小聲漸進到大聲的輕音樂喚起你,並記錄你每一天睡眠時間,還能每晚貼心提醒你該睡了,確保讓你能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這就是生活中很棒的 使用者體驗 例子,一個能真正為使用者著想的好設計。


傳統遙控器 vs Apple TV 遙控器

圖片出處:傳統遙控器 vs Apple TV 遙控器

8:30 AM

拿起遙控器來看個早晨新聞吧,打開電視,選好頻道,調整音量。不禁讓人想問,當你拿起遙控器時,真正會按的鍵有哪些?電源開關、上一台、下一台、大聲、小聲…還有嗎?大多遙控器都設計的很華麗,把全部功能都放到介面上,但其實使用者真正會用的功能,大概只有幾個最基本的簡單功能,設計越複雜不等於越好,相較於 Apple TV 遙控器,只放了重要功能,不僅更小更好拿取,操作上也更單純。


pixnet-UX-UX-in-Life-電池型號

圖片出處:電池型號

10:00 AM

按著按著,遙控器就是沒反應,應該是沒電了吧,正當打開電池蓋要換電池的那一刻,映入眼簾的是 2 個 A,疑~是要換 2 號電池嗎?錯!AA 是 3 號電池!AAA 是 4 號電池,你以為 A 是 2 號電池嗎?錯!C 才是 2 號電池…我的老天鵝啊!一系列好讓人崩潰的電池型號!然而你以為各國的電池型號名稱都一樣嗎?錯!台灣的三號電池,在大陸是五號電池;台灣的四號電池,在大陸是七號電池…只能望天自問,為什麼型號和電池本身連結性這麼低,為什麼在都是講中文的國家卻又是不同的型號名稱啊…

像是比較好的例子是衣服 Size 型號,S號、M號、L號、XL號。S號 = SMALL、M號 = MEDIUM、L號 = LARGE、XL號 = EXTRE LARGE,衣服的大小型號和英文第一個字母連結性很強,而且也較容易記得和不易搞錯。


某賣場發票 vs 某便利商店發票

圖片出處:某賣場發票 vs 某便利商店發票

12:00 PM

趁著去賣場補貨順便買電池,然而正當你興高采烈的站在結帳櫃檯前,你以為結完帳會拿到一張發票嗎?錯!你拿到的是連綿不絕的清明上河圖…什麼鬼啦!為什麼總是要給我這麼多我不會用的折價券,我壓根一點兒都不需要啊!這些賣場難道就不能給我一張單純的發票就好嗎?

電子發票是政府推行的一種「無紙化」美意,但因當初配套措施沒規劃好,導致有時交易明細表比發票本身還要長好幾倍,甚至有些業者還會在交易明細表後附上超多折價券、優惠券,不僅沒達到環保效果,更成了一種沒有站在使用者立場考量的擾民設計。


板橋某餐廳大門 vs 台北某公司大門

圖片出處:板橋某餐廳大門 vs 台北某公司大門

1:00 PM

吃飯時,發現進出餐廳的大門很特別,同一面門的兩半各自寫著「推」和「拉」,但是其實門把的設計是相同的外形,一般人就很容易在這邊卡住,為什麼這邊是拉?而那邊是推?其實好的設計,應該是要符合「操作暗示(affordance)」,也就是說,當人們自然看到這個物品的外形時,要能夠很直覺的去操作,而不應該是強迫你去適應它,因為這只會讓你對於使用這些產品感到更不愉快。


某廣場停車場 vs 台北市政府停車場

圖片出處:某廣場停車場 vs 台北市政府停車場

桃園八德國賓停車場

圖片出處:桃園八德國賓停車場

3:00 PM

開車來去看場電影吧,在停車場找車位這件事情,總是讓很多人感到困擾。傳統的停車場會讓你猶如進到移動迷宮,不但找不到停車位,更慘還會迷失方向。比較貼心的停車場設計,透過紅燈和綠燈告訴你這裡有沒有位置,讓你遠遠就能一目瞭然,甚至當你下車時,柱子上會用顏色和數字來劃分區域位置,讓你才不會忘記自己車停在哪一區呢!


某影城 vs 基隆秀泰影城

圖片出處:某影城 vs 基隆秀泰影城

某影城 vs 八德國賓影城

圖片出處:某影城 vs 八德國賓影城

4:00 PM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進到電影院找座位時,總是得花很多精力尋找自己的座位號碼,更糗的是你還可能會坐錯位置。很多電影院的座位設計,把座位的號碼小小的寫在座椅背後,到底是有多怕被人看見?當你從第一排進場往上找位置時,不但讓人很難辨識座位號碼,且更容易會造成誤坐。比較好的電影院座位設計,號碼是直接大剌剌的寫在椅背上,讓你不看到也難,有些甚至連在扶把上,還會以數字和箭頭指示號碼是哪一邊,讓你不僅不會坐錯位置,更不用再和隔壁的陌生人搶扶把上的飲料座。


某停車場 vs 板橋大遠百停車場

圖片出處:某停車場 vs 板橋大遠百停車場

6:00 PM

看完電影,離開電影院前得先去繳個停車費,但看到這樣的停車場繳費機設計,真的讓人很無言。一般來說,停車場和繳費機都是在地下室,往往不那麼明亮,所以都會透過燈光來提示你投入代幣的洞孔位置,上圖左邊這台機器,整個面板設計得很複雜,在投幣孔上方還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指示燈,畫面上也充滿了一堆數字,還有用黃線框起來的投幣孔…相較於右邊的繳費機設計,發光的地方就是很明確指示你投入代幣的洞口,簡潔有力,不拖泥帶水!


使用者體驗:某餐廳廁所

圖片出處:某餐廳廁所

7:00 PM

晚餐前先來去上個廁所,話說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最單純的指示,而不是亂七八糟難以辨識的廁所標示…如上方左圖,一般來說,女廁會用紅色,男廁會用藍色,但為什麼下面的箭頭卻又用不同的顏色標記?還有如上方右圖,廁所只有兩間,一間蹲一間坐,而上方的標示又將男女分成兩邊,所以是說這個廁所男生只能用蹲的?女生只能用坐的?還是說這是非常先進的男女共用廁所?而且為什麼沒有小便斗呢?


使用者體驗:巴黎藝術博物館廁所

圖:巴黎藝術博物館廁所

說到這裡,也讓我想起曾經看過巴黎藝術博物館的廁所標示,你能看得出來這充滿藝術氣息的男女廁標示,哪一個是男廁?哪一個是女廁嗎?(我連到現在都還分辨不出來…)


使用者體驗:某影城廁所 vs 台北 101 美食地下街

圖片出處:某影城廁所 vs 台北 101 美食地下街

最悲劇的來了,上完廁所要洗手,但不管你把手放在感應水龍頭前怎麼樣喬角度,水就是不給你流出來,內心只能大喊:「是怎樣?我不是人嗎!水流不出來是我的錯嗎?」相信我,這絕對不是你的錯,感應不到你的手是水龍頭的錯啊!因為當產品設計不好時,不是使用者的錯,而是產品的錯!(拍肩)

像上圖左邊的水龍頭,因為手的高度太高,紅外線感應不到手,所以水流不出來。右邊這個水龍頭則是將感應區放在洗手區上面的位置,所以不會因為高度感應不到手而流不出水來,更厲害的是,左右兩邊的橫槓就是烘手機,洗好手直接在旁邊烘乾,讚啦!

以上這些都只是生活中的使用者體驗冰山一角,每一個人每天都會使用各種物品,體驗好的物品就是好的 UX 設計,體驗不好的物品就是沒有為使用者著想,不僅讓人印象不好,甚至還會影響到品牌的形象與價值。


設計改變體驗,體驗改變設計

設計和體驗是息息相關的,好的產品設計不應該是強迫你去適應它,而是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著想,解決使用者和產品互動所產生的問題與感受。Don Norman 說過:「若您希望人們去使用某個物品,您必須確保他們能輕易的去感覺、理解與詮釋這個物品是什麼,並確保他們能夠知道怎麼使用它。」UX 設計就是秉持著這樣的一個精神,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帶著使用者的同理心,去感受使用者的感受,改善使用者的體驗,只要每一個人都能多用點心,多替使用者著想,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生活上的 UX 專家。

 

本文由 PIXNET UX 團隊 提供,原文出處 小心,UX 就在你身邊!生活中的使用者體驗

痞客邦 PIXNET UX 團隊
痞客邦 PIXNET UX 團隊藉由分享使用者經驗研究與設計相關心得與成果報告,將 UX 相關經驗貢獻給社群,促進台灣的 UX 相關專業的發展。

 

本文章所屬設計大舌頭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煩請通知

訂閱設計大舌頭

隨時關注第一手 UX、UI、科技、設計新知

Facebook
LinkedIn
Telegram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