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 – MIX 2019 Day 1

延續上一篇(設計視野 – MIX 2019 Day 1)的心得,這篇的主題環繞在最近很夯的數位金融(FinTech)上,其中講者包含了 COBINHOOD 產品長 – 游鈞為、政大金融科技監理創新實驗室 執行長 – 臧正運。FinTech 是一個趨勢潮流,將會衝擊、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也因為正在發酵中,總總可能性十分的大,身為設計師的我們更應該好好了解,運用我們的想像力,試著改變這世界吧!

主題1:區塊鏈普及的最後一哩路 – 體驗與信任

游鈞為 / COBINHOOD 產品長

下午場數位金融單元由 COBINHOOD 產品長 Richard 打頭陣。Richard 首先介紹了什麼是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

  • 用數學強化信任問題 (對人、機構、政府的信任) > 信任是很難被設計的
  • 讓價值轉移更簡單: 傳統金融體系>中心化 / 加密貨幣>分散式帳本(交易需要廣播,每個人都要記帳

COBINHOOD 目前主要的產品一個是貨幣交易所,另外也推出了虛擬貨幣的金融商品(目前在台灣不能交易)。加密貨幣交易所和其商業模式本身解決的是貨幣流動性的問題 ; 而虛擬貨幣的金融商品部分,則是依據交易量和交易頻率去劃分使用者族群,制定不同的商品策略,並透過零元手續費讓用戶利益最大化。

Richard 也說明了 COBINHOOD 的幾個推動虛擬貨幣商品的手法:

1. 以遊戲化參與獲得獎勵:

  • 重度使用者:推出交易競賽去吸引重度使用者(但後來發現重度使用者其實是機器人,所以也許之後需要想心的交易策略)
  • 成長型使用者:任務型空投(循循善誘、tutorial與撒幣)
  • 保守型使用者: 免費拉霸機

2. 增加獲利可能性:

  • 透過槓桿交易(不開放台灣用戶):借錢給別人玩,降低投資入門的門檻

3. 簡化投資操作:

  • 法幣購買
  • 金融商品(不開放給台灣用戶)

4. 弭平知識落差:

  • 代幣介紹
  • 社群知識分享 (telegram)

5. 維護平台信任價值:

  • KYC 盡職調查 (實名制、交易幣別調查)

比特幣的價格由膨脹期到泡沫化谷底期,而 Richart 也樂觀覺得目前虛擬貨幣正在和緩的爬升期中,代表著市場回復理性,已經有更多人持有了加密貨幣,所以虛擬貨幣的下一步就是拿來花(也就是落地運用)。

區塊鏈有各種應用場景,包括物聯網、金融科技、身份識別、供應鏈等等,但這些區塊鏈衍生應用要落地普及仍有幾個阻礙需跨越:

  • 第一個阻礙:速度太慢且貴(從谷底到成長期需要跨過的技術鴻溝,有待建構更快成本更低的基礎設施)
  • 第二個阻礙:保管的體驗 (花費時間去記憶密碼與解密)

Richart 也提及,私鑰是存取資產的關鍵,在去中心化世界裡所有存取、操作都需要私鑰簽章,是資產自主的關鍵。但去中心化也代表著需要自治與託管的平衡,由於『出問題找不到負責人』,同時密碼學的『地址』無法記憶,也因此產生了中心化的私鑰託管需求,所以區塊鏈的未來將是同時憑藉著中心化(以使用者的『利』出發)與去中心化(回歸體驗,才能落地)交錯而生。

 

主題2:從想像到落地 – Fintech 的創新與設計

臧正運 / 政大金融科技監理創新實驗室 執行長

開頭臧老師提到 Fintech 給設計師的考驗就是如何在高度限制的環境下做設計,同時也考驗著法律監理制度的設計,『法律監理制度也可以設計,且更需要設計』,畢竟在這個領域裡有著滿滿使用者痛點,少少的設計師。

金融科技為金融制度設計迎來契機與轉變:

  1. 新物種加入生態體性(如區塊鏈)
  2. 金融機構角色轉變(銀行是市場信任的供給者但現在也是服務的介接者)
  3. 被科技賦權的消費者>數位需求量高,很希望一切都能數位化
  4. 不知所措的監理機關

金融體系的運作邏輯

金融體系是:集體記憶、社會信任與資源配置。

臧老師以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雅浦島)島民以石頭當貨幣為例,這些石頭即便是存放在別人家的院子,或是沉入海裡了,依然可作為貨幣使用,說明了金融體系的基礎建立在人與人的信任上。

金融監理制度建築鳥瞰

把金融監理體制比喻成一幢建築,以『監理原則與標準』為基底,『監理模式與策略』為樑柱,負載著『監理目標』與更頂端的『對於金融體制的想像』,構成金融監管體制建築,而『法治資源』上的設計就是能夠以不同的格局、建材和工法去構築金融監理制度之處。

金融體制容錯空間的重要性

容錯空間是 Fintech 創新的難題,但監理沙盒(暫時的特許,英國先提出的制度)的存在,讓過去無機會成形的金融創新商品或服務得以面世。目前台灣試行的是凱基銀行與中華電信的監理沙盒實驗(以中華電信的客戶開凱基戶頭), 但千分之四的容錯空間,一旦有少數幾個人頭帳戶可能就會導致實驗的失敗。 由於創新實驗的使用成本高、監理資源有限、風險容忍度低及生態營造者少,使得監理沙盒在金融普惠和金融穩定之間拉扯。為此政大金融科技監理創新實驗室推出了監理沙河模擬器,模擬監理沙盒的審查,讓各創新實驗正式向官方提出監理沙河企劃前,能有檢視並修改企劃的機會。

 

結語:

  • 金融監理的設計首重有效的溝通
  • 容錯空間的大小取決於社會信任的縱深
  • 為其他設計者找出痛點、解決問題也是設計的一環
  • Governance Designers 的培育刻不容緩

 

閱讀更多:

 

本文章所屬設計大舌頭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煩請通知

訂閱設計大舌頭

隨時關注第一手 UX、UI、科技、設計新知

Facebook
LinkedIn
Telegram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