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地圖 (Experience maps)是一項十分重要且可藉此了解產品、服務與使用者間互動觀點的設計工具。基本上,體驗地圖 是以圖像化的方式來表示產品、服務能帶給使用者獨特體驗的過程,包含需求、需要、期待和其中過程中的所有體驗。描述 ”體驗過程“ 的工具有很多,其彼此間的相似、相異點如下:
主要有兩種表達類型:
選擇適合的規劃圖類型是呈現體驗地圖的重要關鍵之一,適合的規劃圖與圖上的視覺元素可以成功並清晰的了解與設計使用者體驗。如 樂高的體驗地圖 及 星巴克的體驗地圖
體驗地圖的內容包含:
一個單面向的體驗地圖僅能表示出單一情境可能的使用者體驗路徑。一個複雜的體驗地圖能夠描述包含不同時間點或情境所發生的體驗。當然,若要加強體驗地圖的深度與複雜度,設計師需充分理解系統中的互動細節及元素。
不同的多面項體驗地圖:Red & Whote grocery store、effective UI、social gamer
如何選擇適合的規畫圖類型:
最後,還有一項重要的要素,就是如何將不同元素整合於規畫圖的設計中,如何讓他人容易閱讀且在視覺上是協調的。以下有示意圖與說明:
a) 路徑、接觸點及連結線的種類:使用箭頭去連結不同的接觸點,並且可用文字來描述該接觸點。
b) 系統中的互動及活動點,可用 icon 或是圖像來表示
c) 顯示發生於系統以外的階段時,可用不同的背景色。
d) 可使用對話框訊息來描繪使用者對於這個體驗的想法,並可用顏色來區分正面與 負面的影響
e) 最後,以圖示表示試圖帶給的使用者心智狀態與心情。
本篇翻譯 Experience maps, user journeys and more…。作者為 Silvana Churruca。她是一位專業的使用者體驗專家,有著視覺設計、藝術及互動等跨領域的背景。人稱 UX Lady,這是她的部落格。
本文章所屬設計大舌頭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煩請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