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設計過程中,” 簡單 (simplicity) ” 一詞不停地被濫用!

在設計領域,” 簡單 (simplicity) “真的很重要? 或是一種設計過程中追求的理想?曾經,有位 Logic 101 的教授在課堂上讓大家討論 “乾淨” 這個詞彙,每個人分享的定義都相當不同,因為大家對於它的標準不一。 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 “簡單” 字詞,其實也是一樣,每個人對它都有非常不同的定義,對設計師亦然。

當人們說出 “簡單” 時,通常是形容某件事物在使用上能出乎意料的簡單,而這取決於有個相對複雜的參照物,可能是一個問題、解法、程式等。到此,我承認上述內容確實有點像是語意上的辯論。不過這一點應該要被正視,因為進行使用者體驗設計時,當你說出 ” 簡單 (simplicity) ” 一詞,相關權益人(stakeholder)或同事其實無法認知到確切的程度

Simplicity_01, 簡單(simplicity)
圖片來源:http://www.jayway.com/what-we-do/product-and-service-design/

 

身為設計師,我們應該都能認同 “簡單” 所代表的意義。對我們來說,”簡單” 也是設計過程中追求的高級目標。設計師會向大眾鼓吹這樣的概念,將 “設計追求簡單” 這個信條告知他們。因此,”簡單” 這個詞彙到處都可見,而設計師應該也樂在其中。

但我們真的能看到或摸到 “簡單” 嗎?事實上,” 簡單 (simplicity) ” 是一個相對性的詞,對它作定義或評量其實是不具效益的,因為需要有個事件或物體的比較,才能感受到它。 但往往我們講出 “簡單” 這個詞彙,我們都沒有解釋它的參造(對比)物為何?

 

我們講的 ” 簡單 (simplicity) ” 不是描述單純的那個簡單

許多設計師選擇 iPhone 的原因,主要是它所建立的 “簡單” 金字招牌。但其實這樣形容 iPhone 並不合理,因為 iPhone 必須處理通話、天氣報導、預執行清單、文字訊息、影片、圖片、遊戲等事情,很難想像 “簡單” 這詞會用在它身上!蘋果為了排除它的複雜性,設計了持續的學習曲線;每一個 app 雖然被賦予的任務不同,但保持了一致的操作原則,並提供教學。

iphone 簡單 嗎?簡單(simplicity)

 

又如,某一個名為 “簡單” 的約會網站,完成了30頁的研究報告。與網站名稱相反的,這份研究報告肯定非常難執行,需要經年累月的收集大量的數據,最後再進行大量且複雜的演算法才能得到有用的資訊。

這些一般人認為 “簡單” 的事物,背後執行上一定相當複雜,不然那能呈現精緻感、漂亮的設計、縝密的考量以及如此了解使用者,它們絕對不 “簡單”。

 

設計該考慮的是如何 “清楚明瞭”(Clear)

所以,究竟我們在說的 “簡單” 代表什麼?其實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所有事物都能簡單,對所有軟體系統而言也是。然而,許多 app 或服務本身就非常複雜,就算某些 iPhone app 也無法輕易的被使用,又更何況是線上大量採購或企業管理等系統。

Simplicity_03
圖片來源:http://www.japanstyle.info/10/entry9862.html

 

我們應該更加在乎在於,如何將事物改善得更加 “清楚明瞭”(clear)。其實,無論你需要考量多複雜的設計、可同時支援多少個任務、有多少種關係角色、需要多少種方式來呈現一些日常會用到的功能、或考量每一種螢幕大小,以上所有可能碰到的細節,都可以透過設計讓它更加 “清楚明瞭”。

在 2006 年我寫了 “Designing the Obvious” 這本書後(再版於2010),其中一個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應用書中提到的網頁應用程式設計的準則於企業軟體中。至今,我一樣強調同樣的點,如下:

即使所屬的產業特別獨特或相對專業,在設計相關軟體的互動時,依舊可應用書中提到的設計準則。若系統架構真的過於複雜,你也可以縮小範圍將其應用在任一個介面上。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好的設計總是能讓待解決的任務更加完善進步。

 

“清楚明瞭” 怎麼做?

以下有一些好的設計實踐準則,可以把產品或服務設計得更加 “清楚明瞭”。

群組化(Chunking):

將複雜的任務流程拆解成小群組,這樣可以減少使用者犯錯的可能性,或能加速學習與操作速度。換句話說,即是減少使用者認知的負荷

UXPin在免費電子書的99頁中,提供了一些群組化的小撇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延伸閱讀, Interaction Design Best Practices

使用標題或標記(Headings and labels):

使用描述性的標題或標記,可讓使用者更有信心去理解產品,包含是否處於正確的頁面、更正確的理解資訊或執行動作。標題的設定,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語句 (例如 “您的連絡資訊”)。 若是按鈕或連結上的標記,可以使用包含動詞的組合,如 “建立新的檔案” 或 “開始”。

視覺動線(Visual hierarchy):

將頁面上的資訊組織化(可透過各種方式,如色彩),這樣可隱約的製造出視覺動線,而這個動線能幫助使用者理解內容或操作,無論是多複雜的流程。

逐步展示(Progressive disclosure):

逐步展示是指,將任務中常見或必要的元素放置顯眼處,再把其他較不重要的分散到各分類下,使用者想用或了解時再去展開細節。舉個例子,某一個 app 的設定中,大部分人僅偏愛幾個項目。為了呈現更精簡的介面,你可以僅顯示一般性的選項,而其他的選項可以放到 “更多設定” 這個選項之中。

提供預設值(Defaults):

當使用者操作設定裡的選項時,若某選項是大眾幾乎都會選的,或因特別原因你們希望使用者選的,其實可將這個選項設為預設值,因為只有非常少數的使用者會選擇其他值。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使用者甚至會認為預設值是你推薦或期待的選項,所以他們也會選擇它,相當有趣對吧!

減少頁面上過多的元素(Building less):

在一開始,只讓較少的元素出現,是一個將複雜與混亂最小化的好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讓介面上處理的事情較少,就可呈現較簡潔的預設頁面;對未來可能會出現在此頁面上的功能,也要謹慎評估放置的方式。每一個功能的位置都應該符合邏輯,若不能歸檔分類,就讓它消失。

無論如何,”簡單” 這一詞確實還是設計的目標,應該也是執行任何任務的目標。同時,它是個有用的單詞,可讓大家了解到努力設計後的成果,或是提供一個好的方式來使用產品。面對複雜的事物時,我們要盡可能的將其變的 “清楚明瞭”,這是設計師永遠的責任。

 


 

 

如果讀者們想學習更多如何設計 “清楚明瞭” 介面的方法,可以下載免費的電子書- Web UI Design for the Human Eye。書中分析了33間公司,例如 Intercom、Medium、Google 與 Bose。

本文章已獲得作者授權,翻譯自:When It Comes to UX Design, Simplicity Is Overrated by ROBERT HOEKMAN JR,原文出處 WIRED

 

本文章所屬設計大舌頭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煩請通知

訂閱設計大舌頭

隨時關注第一手 UX、UI、科技、設計新知

Facebook
LinkedIn
Telegram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