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 UX 魔術師們,都有從新手村出發的那一天或是轉職的第一天。整年下來,痞客邦 UX 團隊分享了許多工作上的心得與分析報告;這星期的主題,則是回頭看,看一些 UX 相關工作 從業者,如何成為現在的他們。我設定了兩個問題,請 UX Team 同仁們詢問各自從事 UX 工作的朋友。問題一:什麼樣的事情或機會,讓你開始從事 UX 相關工作?問題二:還沒開始從事 UX 相關工作時,什麼樣的學習或經歷,現在看起來對從事 UX 工作的幫助最大?以下分享各方回覆的整理結果。
為了保護各路善心人的個資,文中將不會提及特定人名(以天干地支當代號取代)、公司或職稱。
開始從事 UX 相關工作 的起點
從蒐集來的回覆中,看得到兩種趨勢。其中一類人,在學時就遇到某種契機,讓他們對 UX 相關領域產生興趣,進而自我提升這方面的能力,並尋找 UX 相關領域的實習/工作機會。
- 「在研究所的課堂上接觸到了脈絡訪查工作坊,透過實際跑了一次完整的流程引發了興趣,進而再去找相關實習,就是一條不歸路啦,哈哈!」by 乙
- 「念研究所時,在學校有機會接觸到以心理學為出發點的人因/UX/服務設計演講,才開始去搜尋網路的資源,進而去設計系修相關的課程。」by 丁
- 「在英國念 MA Design 時,才接觸到服務設計、設計思考的研究方法,這樣的經驗讓我回國後知道可以尋找『使用者經驗』研究或設計的職銜,之後在電商領域展開第一份正式的 UX 工作。」by 己
另一類人,則在先前工作上曾接觸 UX 的概念,遇到組織改造、內部轉調、轉職等機會時,決定把握機會進入 UX 工作領域。
- 「進入一個創新顧問團隊,開始接觸 UX 領域,並與 UX 團隊有密切合作。」by 辛
- 「在公司與設計師合作的團隊中,透過偶然機會內部轉調,從前端工程師轉職。」by 癸
- 「退伍後到一間網路公司做技術編輯,寫文章介紹各軟體。久了之後就發覺,跟效能比起來,UX 才是使用者會在乎的事情,所以就跑去美國念相關的科系,回來就開始做 UX 相關工作。」by 寅
對現在幫助最大的過往學習或經歷
多半的善心人熱情地回答了不止一項,本以為會很發散,但經整理後,發現集中在某些項目。以下列出較多人提到的項目,並部分引用他們的說法。
一、研究法:又可細分為量化與質化兩大途徑
- 「工業設計教導的方法論和問卷調查,都可以拿來現學現賣。」by 戊
- 「是社會科學方法論,一開始還對於 UX 領域廣泛應用這些方法感到訝異。量化的部分只有很基礎的概念;質化的方法則比較熟,田野、脈絡訪查、訪談等,都是大學時代就有一些底子。」by 丑
二、溝通
- 「作為軟體業務的經驗,因為服務的客戶對象多是企業單位,所以之後當自己的研究對象從一般消費者轉換為是一間企業的時候,又可以比較容易去同理企業戶與一般消費者不同的狀況,而從事業務性質的工作,這件事情最大的價值是知道『會做人,就會做業務』,意思是好的理念需要好的溝通技巧才能存在,這也是目前公司內部的 UX 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技能。」by 己
- 「過去就讀口語傳播學系,課程中學習到訪談、溝通、表達技巧都對於在從事 UX 研究時發揮非常實際的幫助。」by 庚
三、介面設計
- 「設計背景的我,對於介面設計比較敏感,包含對整個網頁的動線流程和視覺設計都有幫助,和技術與 UI (設計師)的溝通也比較上手。」by 壬
- 「觀閱世界上所有的介面相關設計,在當時還沒有 Mobile Device Design(透露出年齡),所以都是 Web 相關,不管是臨摹,參考,分析,拆解,都非常有幫助。」by 子
四、程式基礎
- 「介面設計和程式技術的學習,對於工作上的溝通協調有很大的幫助。」by 甲
五、邏輯思考
- 「學習邏輯性的思考對於工作會很有幫助,因為在工作中經常需要整合瑣碎的資訊以及提出重要的見解。」by 丙
六、其他
- 有提到的所學或經歷,包含:合作、同理心、表達、資訊架構、網頁設計、UI 設計 等。
殊途同歸
各路英雄的學經歷背景,經追問後發現有些分歧;但談到幫助最大的過往所學時,回覆的項目又趨向類似。原因可能是我們訪問的對象不脫老同學/前同事的範圍,但也可以合理推斷: UX 相關工作 有其專業上的共通性,自然會不約而同地趨向類似答案。其實在 UX 領域工作一段時間後,很容易體認這是個海納百川的領域,無論什麼樣的背景、學經歷,都能幫助我們在工作上達成目標,因為我們的前提都一樣 — 都關心「人」。若讀者自己或朋友進入 UX 工作領域的故事很有意思,歡迎與我們分享喔!
本文由 PIXNET UX 團隊 提供,原文出處 回首來時路 – 成為 UX 相關工作者的契機與幫助最大的過往所學
痞客邦 PIXNET UX 團隊
痞客邦 PIXNET UX 團隊藉由分享使用者經驗研究與設計相關心得與成果報告,將 UX 相關經驗貢獻給社群,促進台灣的 UX 相關專業的發展。
本文章所屬設計大舌頭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煩請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