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時刻表 app 的使用行為

前陣子在網路上很流行一份簡報一個校園公車 App 的 UX 小故事,內容淺顯易懂的說出什麼是使用者經驗,也可以看到這支 公車時刻表 app 在開發的過程中,經過設計思考,慢慢地釐清產品的真正價值與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內容提到了一個不錯的方式,用來思考產品的 insight ,如下:

(誰)__ 需要一個方法來 __ ,

因為在他的世界裡,( product insignt )__ 很重要。

就以這支 等公車 app 舉例而言, product insignt 就是 **還要等多久**,而不是僅僅提供時刻表,讓使用者慢慢找。

 

作者也很願意開放他的 source code 讓大家可以參考使用,做出更好的公車時刻表 app。

source code Here

 


等公車一景

 

後記:

看完這份簡報後,我就在觀察一般人使用 公車時刻表 app 時的行為,大概可以分兩種使用者:

  • 每日通勤的乘客

每天通勤的乘客對於常搭的公車班次非常清楚,所以他們會在很剛好的時間到達公車站牌(減少等車時間),但是卻常常遇到公車”剛好過了“的窘境,因此而每天拿手機開時刻表 app 一直盯著看,提早時間出門,對於使用者而言,也是沒有比較輕鬆(精神仍 focus 在時刻表上)。

  • 對這站不熟悉的乘客

對於不熟班次的乘客而言,由於可能需要等待的時間較長,內心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即使打開了其他 apps 消磨時間,仍然會來來回回切換公車時刻表 app。也因為不知道目的地的站牌名稱,又不好意思問人,所以坐公車常是很多外地人的夢魘。

 

以上兩種情境所產生的行為大多與 “人” 對於時間的掌握度有關,所以一支更棒、更人性化的 公車時刻表 app 應該把這點加入考量:如何提供使用者掌握還要等多久更有安全感。

至於要在哪站下車,如果 app 可以提供建議路線(規劃乘車資訊),那就更棒了。

以下是筆者自己的一點點 idea,或許會是一個付費機制的賣點喔:

如果公車時刻表 app 加入了所謂常用班次的功能與時間倒數的推播功能,對於上面兩種情境的使用者都可以大大提升了等待公車時的時間不確定感。

 

最後,套一句創業家常說的一句話:

“ 點子不值錢,能做出來才是真的 ”

 

希望有技術的人,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有機會開發出來,讓使用者更幸福,更便利。

 

本文章所屬設計大舌頭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煩請通知

大舌頭總編輯

喜愛藝術的浪漫卻又執著於理性的思考,常常把自己逼到令人無法理解的老胡同。最近專注於數據觀察與設計思維的交互驗證,期待兩者之間的激情火花。

Recent Posts

《UX 互動設計聖經》:深入探索 UX 設計核心原則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使用者體驗(U...

3 個月 ago

2025 八耐舜子手繪明信片日曆

每一年的年底,都是嘖嘖日曆大噴...

5 個月 ago

海外留學生使用 VPN 的好處

畢業季的來臨,有些人選擇直接就...

11 個月 ago

AI 協助繪製 LINE 貼圖,5分鐘內搞定?

現今社交通訊軟體已經成為人們生...

2 年 ago